很开心可以参加这次活动,和各位业内前辈学习到了很多。学习笔记和一些思考碎片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所在的团队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启发。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技术社区与职业成长》 月影
小结
月影老师主要分享了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在做社区建设上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两个运营相关问题
- 社区如何做冷启动? 首先确认社区定位,最好尽可能的精准,再根据这个定位找出核心群体,进行推广。
- 社区怎么做的好?
- 对事情评价的标准取决于目标是什么,核心价值 or 用户规模? 一般建议先做深再做广。
- 用户价值可以通过活跃度、留存率等指标考量,用户规模则可以通过DAU等指标进行度量。
思考碎片
- 成长路上都会有瓶颈期需要突破,大佬也不例外,也会有技术焦虑。如果有同款焦虑,可以试着放平心态,接纳自己,并通过目标确定、持续学习和刻意练习来试着做突破。
《淘系前端价值体系的思考》 姜凡
小结
姜凡老师带来的分享,主要是降本增效的主题。从效率、质量、成本入手,介绍了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研发效率与研发质量。整体思路如下。
最终是通过工程体系、基础架构、研发平台与业务平台这几层,来支撑上述目的。
(截图没截好,后续有了PPT再替换)
思考碎片
- 团队发展到后来,降本增效是逃不掉的命题。架构分层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效率,但如何量化其实挺难回答。理想情况下,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度量,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团队当前的产能,但实操时,考虑到需求拆解粒度问题、项目并行等环境,很难做到精准。但反过来讲,如果不过度追求数据,数据只是辅助判断的话,是很好的依据,持续追踪能够从数据上看到各种变化。
- 数据、量化能否解决一切问题?除了数据,我们是否还需要决断力?
- 学到了如何建设一个评价体系 -> 定义问题、分层,识别关键指标,找到参考标准,搭建体系进行指标监控。
- 阿里的工程化建设比较完备了,很早就开始布局和探索前端智能化,是个很好的探索方向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83480
《我们如何参与JS标准的制定》贺师俊
小结
贺老介绍了目前国内参与JS标准制定的一些现状。
一个标准要经历 企业 -> 行业 -> 国家 -> 跨国 -> 国际 一系列流程。
推荐了一本书, Javascript the first 20 years
国内标准讨论小组: https://github.com/JSCIG/js-class-fields-chinese-discussion,希望大家多多参与。
思考碎片
- 一个标准从提出到落地,背后有很多工作
- 希望我司早日加入组织
《从海外视角看前端团队的组织和发展》 赵锦江
小结
锦江老师介绍了Shopee在疫情下如何远程开展工作,以及信息流如何管理。
思考碎片
- 工作中还有哪些场景的知识可以沉淀下来?之前有听到过一个场景是其他公司在视频会议开启录制时,支持实时语音转文字,录制结束之后文字也会存档,还可以支持按关键字搜索,对知识的沉淀非常友好。
- 知识的管理除了各种方法论,最重要的还是定期更新文档和梳理文档,坚持沉淀且保持信息的时效性。
《前端三维技术的应用前景》 杨永林
小结
主要介绍了贝壳利用三维技术在不同业务下的一些探索,举了很多栗子。如:VR智能讲房 、家装编辑等。 在处理光和阴影时,利用Lightmass做光照计算。 https://docs.unrealengine.com/4.26/zh-CN/RenderingAndGraphics/Lightmass/Basics/
思考碎片
- 前端的能力边界在不断扩大,在可视化和智能化方向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业务想象空间比较大。
《前端在“手机 xAIoT”领域的探索》 周鹏
小结
主要介绍了小米在硬件、软件、互联网几个方向的前端主要关注哪些技术。 整体业务梳理完毕之后,发现接下来探索的方向可能是
- 希望早日进入 Modern Web Stack阶段, 可以参见这篇 https://toutiao.io/posts/avcvxie/preview
- 搭建平台
思考碎片
- 基于DeviceFarmer去支持手机兼容性测试听起来是个比较好的实践,不知我司在这方面咋做的 https://github.com/DeviceFarmer
收获
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主要还是在工程化体系建设和搭建方面,降本增效可能是那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
如何在交叉领域,如多媒体、大数据、可视化、智能化和前端的知识体系交叉碰撞,解决领域内的业务问题,可能意味着挑战和机遇。
Comments
暂不支持评论,如有问题,请发邮件至baiyang.feng@outlook.com。 望不吝赐教~